在農業生產中,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的病害種類繁多,總體上可以分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兩大類。非侵染性主要由品種性狀或不良生長環境引起,而我們關注更多的還是侵染性病害的防治,侵染性病害又大致可分為真菌性病害、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。今天我們主要分析一下這其中的細菌性病害。
很多農戶在進行病害防治時,經常會遇到打了藥也不見好轉的情況,有些時候正是因為病害識別的不對,如果是細菌性病害,用了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殺菌劑產品,往往就是沒有效果的。所以我們在進行病害防治時,第一步就是識別病害。對于侵染性病害,病毒性病害一般會出現花葉、皺縮、矮化、根腫等現象,比較容易識別,而對于真菌性和細菌性病害,很多朋友會拿不準,真菌性和細菌性病害幾乎都是局部性發病,特別是發病初期,有很多類似的地方,對于剛入行的朋友來說,還需要認真觀察,才能發現不同之處。一般來說,從發病部位的病征表現來看,真菌性病害往往可見霉狀物、粉狀物、小黑點等病征,而細菌性病害的病癥為有黏液狀、顆粒狀菌膿溢出,癥狀主要有壞死、腐爛、萎蔫、穿孔、癌腫等。如番茄青枯病,發病初期會在中午出現葉片萎蔫,很像干旱或缺水,在夜間還會恢復,但慢慢就行擴展至整株,且無法再恢復;再比如大白菜軟腐病,最典型的癥狀就是腐爛,同時還會溢出菌膿,且散發出惡臭的味道。相較于真菌性病害,細菌性病害種類并不是很多,以下總結了常見作物的一些細菌性病害,通過這些病害的名稱,也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和區分病害的類型:
- 細菌性青枯病:馬鈴薯、花生、西瓜、茄科蔬菜(番茄、茄子、辣椒等)、瓜類、芝麻、煙草、麻類等
- 細菌性軟腐病:馬鈴薯、十字花科(大白菜、甘藍、蘿卜、花椰菜、油菜、甜菜等)、蔥類、芋、芹菜、煙草等
- 細菌性根癌病:梨、蘋果、桃、板栗、梅、李、杏、葡萄、枇杷等
- 細菌性角斑病:瓜類(黃瓜、甜瓜、絲瓜、苦瓜等)、豆類(菜豆、扁豆、豇豆、豌豆、綠豆等)、煙草等
除了上面這些,還有水稻細菌性條斑病、基腐病,玉米莖腐病,馬鈴薯黑脛病、環腐病,西瓜細菌性果腐病,辣椒細菌性葉斑病,十字花科細菌性黑斑病,姜瘟病,梨火疫病,菠蘿心腐病,甘蔗白條病,苜蓿細菌性莖疫病等等。
用于細菌性病害防治的藥劑,很多人首當其沖還是會說農用鏈霉素,但實際上,農用鏈霉素在我國已經禁用,最后的一個登記證件也早已在2016年6月到期,按照一般農藥保質期兩年來算,即便是在市場還能看到有人在賣這個產品,那么多多少少也是有點問題的,是有法律風險的。那么除了農用鏈霉素,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還有哪些呢?總結起來,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:(1)專利類細菌病害殺菌劑。比如噻森銅、噻菌銅、噻唑鋅、四霉素、中生菌素等,這些產品多是近年來新開發的專業防治細菌性病害的產品,很多都在專利保護期內、都是獨家生產銷售,防治效果一般都還不錯,但價格也往往比較高,而且由于渠道保護等因素,銷售網點也并不是太多,各地銷售渠道的推廣力度也有差別,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買、甚至有的根本沒有聽說過。(2)常規銅制劑。比如氫氧化銅、王銅、波爾多液、琥膠肥酸銅、松脂酸銅等,這些藥劑登記證件和生產企業也比較多,成本也不是太高,產品品質也參差不齊,但也不乏效果比較好的產品。(3)通用型殺菌劑。如乙蒜素、春雷霉素、氯溴異氰尿酸、三氯異氰尿酸等,這些殺菌劑可以稱為是“萬金油”型殺菌劑,不僅能防治細菌性病害,也能防治多種真菌性病害,有的還能防治病毒病,但防治的效果往往也沒大家期望的那么理想,真的用出好的效果來,還要總結經驗或通過復配,需要一點門檻。?